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教育 > 正文

鹤壁党史人物—常仙甫

【来源:鹤壁党史人物—常仙甫 | 发布日期:2023-04-26 】

常仙甫(1888~1946),名玉堂,字仙甫,号老仙,浚县屯子乡裴庄村人。他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是浚县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风尚的先行者。

常仙甫生性耿直,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在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因与贪官污吏势不两立,屡遭诬陷,曾两次入狱。1927年,国民党浚县县长周栋伙同地方劣绅郜振方向地方强硬派捐,每两丁地银加派两块银元。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他亲赴县政府呼吁减免,被当局以“有意抗捐,大闹县府”罪投入监狱。消息传出,裴庄一带千余村民拥进县府,迫使当局停止派捐,撤销公款局长职务,释放常仙甫,斗争获得全胜。

1934年,常仙甫变卖分家所得的土地资助党的地下工作者,仅留六亩维持一家生计,直到1945年浚县解放。

1938年3月15日,日本侵略军侵犯县境,裴庄首当其冲。常仙甫率本村青壮年数百人,凭借土寨,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英勇抗击日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打死日本侵略军数十名,给犯境日军当头一棒。3月24日上午,常仙甫协同汤阴司马一带民众伏击南犯日军,打死70人,党史人物活捉1人,炸毁军车4辆,显示了浚县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1938年7月,常仙甫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找陈赓将军,请求派人到浚县领导抗日斗争,受到陈赓将军的赞扬。这年冬天,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武装支持下,常仙甫与王韵声在屯子镇组织了浚、淇、滑、汤民众自卫筹备理事会,建立武装常备队,截军粮、锄汉奸,有力的配合了抗日战争。

1940年冬,常仙甫担任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副会长。他利用在当地民众中的威望及广泛的社会联系,协助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团结、争取、改造天门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经他介绍,胡紫青(常的门婿)、傅凌云、李子明等一批党员进入天门会,为团结争取天门会创造了条件。他还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木匠铺,用以掩护、隐蔽过境军政人员及地下工作者,向革命根据地提供军需物资,向抗大选送了一批革命青年。在1945年天门会起义关键时刻,他积极努力,保证了起义的顺利进行。

1945年9月初,浚县民主政府成立,常仙甫被冀鲁豫边区四专署委任为参议员。他在开展减租减息和赎回土地运动中,积极协助政府做工作,为反动势力所切齿。1946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于裴庄。常仙甫被暗杀后,《冀鲁豫边区报》发文揭露敌人的罪行,并追认常仙甫为革命烈士。浚县军民隆重集会,悼念常仙甫烈士。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鹤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