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规章制度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2021-03-01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满足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使之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指导思想

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为根本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发展目标

立足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学院实际,通过一至三年的系统规划和整体推进,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校第一课堂,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力争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学校的重点学院,从而为鹤壁市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铸造意识形态领域坚强阵地。

1.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到2025年,专任教师达到65人,副高以上职称19人。积极培养或引进博士学历教师3-5人以上。经过3-5年努力,力争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培养2-3名校级教学标兵,3-4名鹤壁市市级师德师风标兵,培育2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2.课程建设。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基础上争取成功认定为国家级思政课精品在线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争取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其他3门思政类课程再原有成果基础上争取再立项校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争取创建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

3.实践基地建设。加大“走出去”力度,争取建设好3-5个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结合,提高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借助讲习中心这一校内实践平台,每年开展社会培训1600人,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4.科学研究。“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教研2项以上,其他级别科研教研项目30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其中中文核心刊物3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3部以上。

三、建设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1.进一步夯实领导责任。第一,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带头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第二,坚持把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和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发挥第一学院、第一课堂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三,配合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1-2次专题工作汇报,反映学院建设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第四,学院院长、副院长、支部书记及各教研室主任带头走进课堂,落实院领导听查课制度。

2.不断完善机构设置。第一,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二,配齐配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设置党总支书记、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及相关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为学院建设提供党政管理服务队伍。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各教研室教师配备,实现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保障学院教科研办、综合办等组织机构运转有效。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第一,依据《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工作方案》制定并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形成相对完备的学院建设制度体系。第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第三,不断完善学院教职工大会制度,有效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

4.大力保障基础建设。学校在保障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足额拨付马克思主义学院年度事业发展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不断完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条件和区域环境,积极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汇聚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校图书馆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图书期刊资料,以满足思想理论课教师备课学习以及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需要。

(二)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1.完善教学组织。第一,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严格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不得挪用或减少课堂教学学时,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充足。第二,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专业特长,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和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开设思政类通识选修课,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第三、积极推行中小班教学,班级规模不超过100人。推广中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听课学习效果。第四,加强集体备课制,除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以外,积极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观看周末理论大讲堂等线上理论课程,以学者专家理论为指导,集中研讨提问题以提升备课质量。

2.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心为依托,探索形成创新性、可复制、有实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用好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让思政课真正进立场、进情感、进头脑。第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基础上,积极发挥马院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为其他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培训,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全校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并举办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第三,建立健全教学反馈机制,每学年未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及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授课教师及学生所在各学院。第四,大力重视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发在线课程,建设精品在线课程,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第五,建立健全教学考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将教学质量和水平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对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鼓励支持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着力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实效性。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在学生评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3.大力彰显科学研究特色。第一,紧紧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重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全媒体时代下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问题研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研究领域特色。第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面向全校教师,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研究专项课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校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力。第三,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围绕研究方向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发表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第四,根据学校的科研奖励办法,开展科研成果评优奖励,加大对教师科研支持力度。

(三)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教师方阵

1.保证师资配备充足。第一,力争建设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第二,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第三,加大兼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力度,选聘高水平专家担任特聘教授,择优选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第一,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指定一名优秀指导教师,从教学质量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为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提供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新进(任)教师试讲制度和听课制度,实施骨干教师的公开示范课制度和优秀教师说课制度。第二,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大练兵,开展教学比赛,选拔推荐优秀思政课教师参加全校或全省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第三,加强思政课教学培训,引导教师读经典、学原文、悟原理,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核心素养。

3.拓展教师发展空间。第一,鼓励中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支持专职教师攻读本学科博士学位,全力协调有关部门在报考、学费、课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推荐优秀中青年教师国内研修,积极促进培训研修成果的转化,努力形成一人研修、全员受益的全体教师能力水平提升的良性互动。第二,建议和呼吁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予以政策倾斜。第三,加大科研创新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四)开展理论宣讲和决策咨询,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1.开展理论宣讲。第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讲习中心)等平台,发挥学院教师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好党建与思政教师队伍宣讲培训工作,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做标杆,当表率。第二,大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宣讲团的作用,深入基层地方以鲜活的语言和事例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地方的优势。

2.做好决策咨询。第一,积极组织教师聚焦地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撰写决策咨询报告,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党和政府的工作和决策需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地方政府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第二,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寒暑假基层大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言献策。

(五)强化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党的建设。第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进一步推进党总支及其支部规范化建设,调整优化支部设置,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常态化开展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态化举办学校“微党课”大赛,设立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三,严格“三会一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常态化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的同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常态化机制,做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的工作。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把政治标准摆在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先选优和年度考核的第一标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政治上不过关和德行上有硬伤的“一票否决”。第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思政课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将“政治上过硬”作为教师入职的硬性条件。

3.严守思想文化阵地。第一,不断强化领导权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管好学院的课堂、教师、教材、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第二,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引导师生建设良好的政治文化,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各学科专业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考虑时代要求,培育学院特色文化氛围,凝练学院的院训,融入学院各方面工作中并一以贯之坚持。第四,提升理论品质,引领校园文化。聘任高水平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带动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12月